把手的選擇與騎乘的姿勢(仔細看好蛤~
4. 手把 Handlebar
大濕又來了,(度估~
其實一天發兩篇是還滿累的事情,(你們能體會嗎?懂嗎?
好!總而言之言而總之,(裝正經...
今天就來談談把手,
手把也是影響騎乘姿勢的重要零件之一,
同時也是影響車子外型的一項重要物件。
不過在選擇手把造型之前,
第一個考量是手把的長度與直徑,
一般來說手把的長度可以等於或小於肩寬,
以阿財的體格為例,
手把的寬度就選42公分以下的,
直徑則是選擇與立管相容的即可。
由於每一種手把個性都不同,
這邊阿財列舉四種常見的手把,
把個別的特性列舉一下:
4.1 彎把 Drop bar
資料來源Google:貝哥哥指南
圖片出處Google:貝哥哥指南
 |
彎把(Drop bar)
|
彎把為正宗賽道車的手把,
提供兩種以上的騎乘方式,
平常手抓手把頂端,想要衝刺時則抓手把前端,
首先下彎的設計一般說來騎起來身體必須往下彎,
舒適度稍低,但是卯起來騎爆發力冠軍!
同時一般而言彎把的重量較重,
好處是加速的時候車頭比較穩,(尤其固定齒輪車,起步踩太用力的時候車頭容易浮起來),
壞處是車子較重,同時容易敲傷車架。
4.2 牛角 Bull horn
圖片出處Google:貝哥哥指南
 |
牛角(Bull horn)
|
牛角的設計和彎把一樣提供兩種騎乘方式,
平常手抓手把頂端,衝刺時雙手抓末端。
不同之處在於手把角度向上,
衝刺時會比彎把來得舒服,適合遠距離低風阻的騎乘。
4.3 高把 Riser bar
圖片出處Google:貝哥哥指南
 |
高把(Riser bar)
|
高把是相當舒服的手把設計,
當然相對就是不走性能路線的,
手把兩端做了角度上的調整,
身體不用下彎太多就可以輕鬆其車上路,
除此之外許多使用高把的騎士會把手把鋸到相當短,(阿財看過最短的可能只有30公分),
騎起來更刁鑽,看起來夠殺氣!
4.4 其他
除了上述三種,
其他還有許多不同的手把選擇,
例如:平把、鬍鬚、或者淑女車用的那種也可以。
下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